企业之痛
来自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的资料显示:2002年我国塑料管材出口量68028.2吨,同比增长28.87%,出口额10102.6万美元,同比增长30.83%;塑料管材进口量26675.6吨,同比增长8.19%,进口额14056.2万美元,同比增长19.05%,进口额大于出口额。同样,数据表明,2004年虽然我国塑料管材出口量大大增加,但进口额仍大于出口额,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塑料管材企业生产出口的大都是低端产品,产品附加值低,产品工艺、技术含量较同类进口产品均有很大的差距,产品出口仅限于少数不发达地区。虽然塑料管材近两年在我国的发展已是势不可当,但企业高附加值塑料管材产品少,目前国产塑料水管及管件以通用型产品居多,高端的塑料管材应用仅处于起步阶段。
目前国内的管材企业总体装备水平低、工艺技术相对落后。尽管部分企业加快了技术改造步伐,从国外引进了大量先进设备,国产塑料加工机械的品种和质量都有显著进步,但就全行业来说,仍然存在装备水平低、工艺技术相对落后的问题。企业依靠自有力量研究成功的加工工艺及研制出的塑料管材很少,与发达国家始终保持着明显差距。缺乏创新使我们的产品始终处在低端市场,产品营销难以做大。
有专家称,目前塑料管材企业普遍存在以下问题:品牌意识淡漠,加之行业较低的技术进入壁垒和资金进入壁垒,使得国内大多数企业普遍规模不大;管材企业营销手段单一,营销成本较高,缺乏宣传策划,对目标市场和细分市场缺乏调研,对市场变化缺乏必要的应对手段;大多数企业对于技术含量、产品质量的考虑较少。
由于以上原因,当竞争日趋激烈时,很多企业陷入了渠道冲突、成本上升、收入下降、客户投诉不断、满意度大幅度降低的困境之中。
当务之急
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的专家称,要解决塑料管材企业面临的困境,使这一产业沿着规范有序的道路持续快速发展,当务之急,一是要加强市场秩序的规范和整顿,二则要求行业、企业自身尽快走上以技术创新、质量为先的实质性改进之路。
市场秩序的规范有赖于政府部门的相关政策法规,但同样也有赖于行业自身的协调和组织,通过加强行业自律,才能够形成良好的竞争关系,逐步实现行业内的优胜劣汰。国内的生产厂商、经销商在这种整合过程中应逐步形成良好的、稳固的合作关系,通过专业化分工,妥善处理好三级市场的售前、售中、售后服务等一系列关系消费者切身利益的问题,使市场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。同时,全行业应当加强配套管件生产技术、专用树脂生产技术研究,在助剂、原材料上下功夫,在检测控制技术上做文章,努力研发高端产品,通过自主技术创新,工艺革新,设备改进和自主设计,推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、新技术、新装备